蒙醫藥的蒙醫震腦術
頭部受外力打擊或強烈震動時,出現腦功能一時性障礙,造成暈厥與昏迷,但腦組織不發生器質性變化稱為腦震蕩。以畜牧業為主的蒙古人善于騎馬射箭,腦震蕩有著較高的發生率。從車、馬或高處跌下時頭背部觸地,或頭部受棍棒打擊,磚石砸碰等,均易引起腦震蕩,若打擊的外力過猛則可有顱骨骨縫松動的情況。腦震蕩患者的主要癥狀為暈厥,但一般不超過30分鐘即可恢復。血壓、呼吸、體溫等雖無明顯變化,但脈象數而伴有顫抖。意識恢復后出暈眩、頭痛和頭部沉重而不能抬舉,頭發失澤,嗜睡,頭痛惡寒,惡心,吐黃綠色水樣物等癥狀。如骨縫外膜破裂,則行走蹣跚搖擺,目不能閉,頭暈,嘔吐,甚則昏迷。如骨縫松動則局部跳動性刺痛;如骨質損傷除出現上述癥狀外,伴有發熱,眼紅,鼻出血等癥狀。如受傷部位聚積黃水則出現目不能閉,耳聾,胃部不適等癥狀。
“震腦術”是蒙古民族民間廣為流傳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專治腦震蕩的奇特療法。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掌握、用之有效等特點,是蒙醫的一大特色,被整理載入了不少著作里。漢代文獻中記載,有一次蘇武受了刀傷,匈奴醫生掘了一坑,加上熱灰,將昏厥的蘇武放在熱灰上,蹈其背而使其脫險;18世紀伊希巴拉珠爾《四部甘露》,以“蒙醫震腦術”為題,比較詳細地介紹了腦震蕩的方法;《診治百病古代方經》的蒙文手抄本載:“小童腦震蕩,挖地坑,將患童倒懸其中,拍打腳心三遍”;更有趣的是,駱駝腦震蕩,“包其頭用木榔頭拍打”等。由此可見,蒙醫震腦術對人畜都有療效。牲畜震腦法的臨床實踐也許對人的震腦方法提供了科學實驗性經驗。無論如何,這些都是“震蕩療法”。
蒙醫震腦術的原則是“以震治震”、“震靜結合”、“先震后靜”。具體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舌和苔:正常舌質紅潤,舌苔白薄,不滑不糙。而赫依病者舌紅、發干、發僵、味覺減退;協日病者舌苔黃厚、發粘、出疹;巴達干病者舌質軟,舌苔白厚,發粘;黃水病者舌常出疹;血病者舌質紅或紫,心臟熱舌苔發黑,肺病舌中央白,舌邊紅,肝病舌中央共同有小黑斑、舌邊紅,脾病舌質紅或花有斑點,腎病舌苔白、舌尖紅、兩側發黑。眼:赫依病眼常流淚,眼瞼腫,生翳膜,眼花,復視,上翻;協日病眼發紅發熱,眼瞼糜爛,出疹癢痛腫脹,畏光,黃視;巴達干病眼瞼生白疹、發癢,眼生厚白云翳,視力模糊,白視;血病眼痛嚴重,充血,紅視;黃水病眼生瘡,淚多;蟲病眼痛癢難忍。
耳:赫依病耳鳴、耳痛;協日病發紅發熱、刺痛、流膿液;巴達干病耳腫、發癢;血病耳內生瘡化膿、疼痛、耳聾。
鼻:赫依病鼻塞流涕,嗅覺減退;協日病流膿性黃涕;巴達干病鼻癢、生瘡;黃水病鼻衄、流黃水;肺熱鼻翼扇動等。
口唇:主要觀察口唇的色澤,干潤外形和感覺。正??诖綖榈t色,柔軟。口唇歪斜多為赫依病,干枯燥裂多為協日病或熱證,口唇滲水、蒼白多為巴達干病或寒證,熱邪擴散于脾則口唇發黑。
牙齦及咽喉:熱性疾病牙齦發癢、糜爛,咽喉紅腫、化膿;寒性疾病牙齦和咽喉呈蒼白、腫脹、糜爛。
毛發、指甲:赫依毛發豎立,指甲灰白、變厚;協日病毛發脫落,指出現黑紋等。 主要觀察尿。正常尿顏色呈淡黃色,赫依病尿色青、氣味??;協日病尿色黃、氣味大;巴達干病尿色白,有腐爛味;血熱病尿赤黃、氣味大;黃水病尿紫色,氣味大,有沉淀物;腎病血尿;脾病綠色尿。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所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3205845866@qq.com